在二战时期,无论通过V-5计划从平民招募的航空学员,还是从海军现役官兵中选拔的飞行学员,他们接受的飞行训练流程基本相同,只是非军人出身的航空学员要增加一个飞行预备阶段,以完成从平民到军人的身份转变。对V-5计划的航空学员而言,需要经过飞行预备、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训练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V-5计划的报名者在加入军队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初步的飞行经验。在两次大战之间,正值航空事业蓬勃兴盛,当时的美国年轻人被里肯巴克、林白等著名飞行员的传奇事迹所吸引,对飞行充满热情和向往,渴望空中冒险,并进入航空俱乐部、民间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39年,美国政府推行了“民用航空认证飞行员培训计划”,在全美12所大学开办飞行训练班,只需支付25美元即可入学,学习内容有70小时地面教学和40小时飞行训练,教授基础航空知识和飞行技巧,学员在通过结业飞行考核后就能够得到私人飞行执照。这项培训计划没有一点军事目的,但客观上为战时军队扩充飞行员队伍提供了人力储备。
■1940年10月,在德克萨斯州某地参加民间飞行员培训的学员在飞行训练前启动引擎。
飞行预备阶段:加入V-5计划的航空学员将被随机分配到全美各地的13个海军预备航空基地,这些基地对应美国海军的13个军区。新学员要在飞行预备学校接受30天的新兵训练,学习队列、行军、轻武器操纵、军队条令、军纪规定、海军习俗等等,还要学习与飞行有关的基础知识,比如机械维修、无线电原理、摩尔斯码等,还要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和飞机舰船型号识别,并且要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在飞行预备学校的课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学员期待的训练是在飞行模拟器上学习10个小时,并在教官监督下进行1小时的测试飞行,此时他们驾驶的是易于操纵的J-3“幼兽”轻型飞机。通过飞行预备学校的训练,航空学员们将迅速熟悉军队生活,学习必要的入门知识,获得对飞行的初步认识,同时军方也通过训练考察学员是不是具备成为飞行员和军官的潜质。在飞行预备阶段,学员们与所有海军新兵一样可以领取50美元的月薪。
初级训练阶段:在顺利通过飞行预备学校的考核后,新学员将前往“海军飞行员的摇篮”——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开始正式的飞行训练,此时他们将获得海军航空学员的身份,并领取75美元的月薪。尽管他们既不是军官,也不是士兵,但作为未来的军官依然会受到相应的尊重和待遇。航空学员们在初级训练阶段首先要面对的是紧张密集的地面教学课程,美国海军培养飞行员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学会驾驶飞机而已,还要熟悉与飞机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机械原理,在真正驾机上天之前必须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此安排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包括导航、通信、机械、气象等,确保学员们掌握飞行和飞机维护各方面的知识。根据多个信息源自,彭萨科拉基地的理论教学知识层次相当于普通大学四年毕业的课程水平。
■1942年在科尔普斯·克里斯蒂海航站受训的航空学员在查看飞行日程表,黑板后方是一架正在维护的N3N初级教练机。
在进行地面理论学习的同时,航空学员也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初级飞行训练,使用的机型是N3N或N2S初级教练机,它们均为双翼飞机,因为采用醒目的黄色涂装而获得了“黄色危险”的绰号,也带有学员被面临淘汰危险的含义。航空学员将在N3N上学习基础飞行动作,包括起飞、降落、转向、盘旋等等。当学员训练飞行时间累计达到20小时、40小时和60小时,将迎来“考核点”,根据教官的要求完成飞行动作,以检验学员的飞行技能水平,只有让教官满意才能继续下一步的训练,否则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练习之前的动作直到通过考核,而这种定时考核合不合格很大程度上依据教官的主观判断。如果学员顺利地通过所有考核,结束初级飞行训练,他将积累90~100小时的飞行时间。
中级训练阶段:在通过初级训练阶段的各项考核后,航空学员将进入为期四个月的中级训练阶段,这也是他们成为海军飞行员和海航军官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中级训练阶段,地面教学的理论层次更高更难,包括高级航空理论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等,而飞行训练的强度也进一步增大,并开始有效学习编队飞行、特技飞行和仪表飞行。除彭萨科拉海航站外,德克萨斯州的科尔普斯·克里斯蒂海航站也承担了中级训练的任务。
■1942年7月,在科尔普斯·克里斯蒂海航站的停机坪上整齐排列的“德克萨斯人”教练机。
在中级飞行训练的最初四周内,学员们将驾驶SNV“勇敢”中级教练机,熟悉单翼飞机的操纵特性,作为从双翼机改飞单翼机的过渡,同时练习编队飞行和分队机动战术,之后学员们将在俗称“黑箱”的飞行模拟器上学习仪表飞行。在完成中级飞行训练的基础阶段后,学员们将转入进阶训练,驾驶的机型改为动力更强劲的北美SNJ“德克萨斯人”教练机或寇蒂斯SNC教练机,训练内容有航母着舰、航空炮术、高级导航术和基础空战战术等。中级飞行训练要求的个人飞行时间为160小时。
■由北美公司生产的SNJ“德克萨斯人”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时期的主力教练机之一。
在中级训练阶段,航空学员们将面临影响职业走向的重要问题,那就是需要仔细考虑未来将选择驾驶何种飞机,比如水上飞机、多引擎飞机或是舰载机,这些机种也对应了海军飞行员的三个主要岗位类型:巡逻机部队、大型水面战舰的水上侦察机部队和航空母舰舰载机部队。显而易见,大多数学员都希望加入航母舰载机部队,而最终的选择要结合教官的评估和学员的个人意愿考虑才能确定,只有训练成绩最优秀的学员才能轻松的获得接受舰载机高级训练的资格。
在完成中级训练阶段的所有科目,且考核成绩合格后,航空学员们将迎来训练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授予飞行员徽章,正式获得海军飞行员的资格,同时被授予海军少尉或陆战队少尉军衔,而薪资也随之提升到245美元/月,其飞行时间将达到约300小时。
高级训练阶段:佩戴金色飞翼徽章并不意味飞行训练的结束,在真正进入前线部队服役之前,新晋海军飞行员们还要接受进一步的高级训练,以掌握现役一线作战飞机的操纵以及更复杂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技能。高级训练阶段也被称为作战训练阶段,对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而言,这一阶段的训练会促进确定他们的分配方向,即战斗机、俯冲轰炸机或鱼雷轰炸机中的某一种。作战训练不限于彭萨科拉海航站,也可转往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奥帕-洛卡海航站进行,为期在2~3个月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时很多负责高级飞行训练的教官是从前线调回的具备实战经验的资深飞行员,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也让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高级飞行训练分为三个阶段:1、掌握现役机型的操纵特点;2、密集的技能训练,包括射击、导航、夜航和着舰;3、空战战术。在飞行训练之外,还会相辅相成地安排地面教学课程,涵盖战术、射击术、目标识别等相关课题。在这一阶段,学员们将接受各种机型的基本训练,比如驾驶战斗机将对拖曳靶标进行实弹射击训练,美国海军很看重空中射击,特别是偏角射击,要求战斗机飞行员将射击技能锻炼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早期多使用F2A、F4F等旧式机型,后期改为一线机型;俯冲轰炸训练起初使用SBC-3双翼轰炸机进行,地面靶标为直径30米的圆圈,靶心直径15米,在5次投弹中有3次命中靶标为合格;在战前鱼雷攻击训练由于缺乏合适的机型而缺失,只有进入实战部队才能进行,后期由于现役机型的充实才得以在高级训练阶段实施。
■1944年在美国内地某训练基地,准备升空的F4U“海盗”战斗机,当时美国海军训练单位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一线作战飞机。
无论未来驾驶何种机型,航母起飞和着舰都是舰载机飞行员的基本功,这项训练实际上从中级训练阶段就已进行,而在高级训练阶段得到大幅强化。舰上起降训练首先在陆地机场上进行模拟训练,在跑道上划定与航母甲板尺寸相当的区域,让飞行员们在限定区域内进行起降,在掌握要领并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实际上舰训练,将在某艘护航航母或位于五大湖地区的2艘训练航母上实施,只有完成8次起降才能视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在完成所有高级训练科目后,舰载机飞行员将根据训练成绩决定驾驶的机种,之后前往高级舰载机训练大队进行强化训练,最后分配到某个作战中队,开赴战场实际部署。
■1945年航行于密歇根湖的“紫貂”号训练航母,在战争期间承担了大量海军飞行员的舰上起降训练。
从最初进入飞行预备学校,到最后完成高级飞行训练,美国海军飞行员的培训过程大约需要10~11个月,受训人员在此期间将积累约600小时的飞行时间,其中约200小时是在一线作战机型上获得的。在飞行训练的各个阶段未能通过考核的飞行员需要更加多的飞行以提高能力,并有一次补考的机会,如果仍不能通过将被淘汰,整个训练流程的平均淘汰率约为30%,而被淘汰的学员仍可以转入其他海军部队服役,或作为预备役军官在战时征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上述飞行员训练流程会有某些细节调整,但大体模式基本保持不变。
在1939年9月二战爆发前后,美国海军修改了V-5计划并调整了训练大纲,此后飞行员招募训练体系便开始高效运转起来,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导致美国参战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为美国海军培训了大批飞行员,从而确保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有效作战能力。以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参战的三个舰载战斗机中队为例,战斗机飞行员中有62%是在1940年到1941年间完成训练的新手,平均飞行时间在300~600小时,只有22%的飞行员在1940年之前得到任命,其中最资深的老手拥有3500小时的飞行经验。
■1942年8月,一位在科尔普斯·克里斯蒂海航站受训的航空学员准备登机参加飞行训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立即批准了一项扩大海军飞行员训练规模的计划,并确定了每年培训20000名飞行员的目标。随着美国的雄厚国力被充分动员起来,海军飞行员的培训大幅加速,在1942年通过V-5计划完成训练的飞行员数量就达到10869人,几乎相当于过去8年该计划培训人数的两倍,在1943年有20842名飞行员毕业,达到了战争之初设定的目标。在战争局势得到扭转后,美军预见到战争的结束,从1944年开始逐渐降低培训目标,从1944年到1946年依次为20500名、15000名和10000名。1944年结训的飞行员数量达到战争期间的顶峰,为21067名,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又有8880名飞行员顺利毕业。综上所述,在1942年到1945年间,仅V-5计划就为美国海军培训了61658名飞行员,加上其他渠道选拔的飞行员,总人数超过65000名,是同期日本海军培养飞行员数量的2.5倍以上,差距可谓悬殊,因此日美海军航空兵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在训练场上就已经决出了胜负。
■占地面积广阔的科尔普斯·克里斯蒂海航站,是当时世界上顶级规模的海军航空训练基地。
美国海军飞行员培训体系的成功运作是以美国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后盾的。在物质保障方面,在战争期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航空训练设施,以德克萨斯州的科尔普斯·克里斯蒂海航站为例,占地面积达81平方公里,拥有各类建筑设施997座,在战争期间培训了35000名飞行员;高度发达且充分动员的美国航空工业以极高的效率批量制造各型飞机,在满足前线作战需要的同时,也能够为后方训练单位提供充足的飞机,以1944年为例,美国海军航空训练司令部拥有的飞机数量高达9652架,这中间还包括相当数量的一线作战机型;在基地设施和训练飞机之外,海航训练单位还能获得几乎毫无限制的燃料供给,确保大量飞行训练的进行。所有这些都保障了美国海军为数以万计的受训人员提供高标准的训练条件。上述物资条件是日本海军难以企及的,尤其到战争后期日本海军因为燃料匮乏而大量减少甚至中止飞行训练。
在人力资源方面,美国海军惯于将具备实战经历的飞行员调往后方担任教官,充实了训练部队的师资力量,并使他们的宝贵经验在训练阶段就能让后辈飞行员们受益。此外,在飞行员选拔方面,美国海军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备选兵员,大多数受训飞行员都拥有大学学历,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良好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掌握复杂的航空原理和飞行技术,因此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张的训练,成为合格的海军飞行员,而这得益于战前美国高等教育较高的普及率。与之相对,日本海军航空兵在战前培养的熟练飞行员在战争初期消耗殆尽,到战争中期后方就十分缺乏有经验的飞行教官。日本海军最主要的飞行员训练体系是预科练制度,其招募对象是具备中学学历的青少年,就文化素质而言与美国同行相差甚多。尽管日本海军也有招收高校学生的预备学生制度,但数量也远不及美国。总而言之,二战时期日美海军在飞行员训练上的差距也正是两国国力差距的鲜明体现。(续完)
■1942年6月,台南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在拉包尔的合影,其中不乏西泽广义、太田敏夫、坂井三郎等著名王牌,然而这些战前精英一旦拼光,就后继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