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持续升温,加之内卷严重,考生已由想考研到想考名校研,殊不知这并非易事。
受疫情影响,就业市场越发不景气,不少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处处碰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考研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选择,他们期待通过提升学历以及学校层次来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不得不说现如今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厂,在招聘时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很高,“唯学历、唯名校”的招聘要求比比皆是,就业高门槛使得不少考生在考研时选择名校,因为一旦考上,他们的工作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但名校固然是难考的,名校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有限,甚至每年都在缩招,而相反报考的人数逐年增加,这就使得考名校研竞争十分激烈,很多考生都将陪跑。
其实如果只是单纯想增加就业机会,报考普通院校的研究生便足矣,因为上岸总归好于陪跑,早上岸也代表着早工作,所以考研时一定要摒弃“名校情结”,要量力而行。
虽然大家都知道名校的研究生难考,难度远大于双非院校,报考名校的考生中很多人在陪跑,是炮灰,但这仍浇不灭考生心目中的“名校情结”,有的人不惜二战、三战等等,只为实现“考研名校梦“,那么名校究竟好在哪里?
现在很多考生在高考或者考研时,不看专业,就看学校,说白了就是看学校的名气够不够大,只要学校的这块招牌足够人尽皆知,那么在毕业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的确清北复交的学生无论在校所修专业是何,在毕业时依然是企业间争抢的“香饽饽“,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他们身上所带有的“名校光环”,无论专业是何,成绩多少,都掩盖不了他们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身份。
这就使他们有资格参加一些高水平的考试,有资格向高门槛的企业投递简历,这是考生选择报考名校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
显而易见的是,学术界所有的领域的大佬一般都任职于名校,名校的师资力量是非常雄厚的,教授、博导众多,倘若硕士毕业有兴趣读博,选择本校则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名校与国内名校,乃至国外名校间的沟通交流丰富,经常会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邀请的大都是各研究领域的大牛,其中不乏国外的诺奖得主,这些资源是很多普通院校所难获得的。
考生对名校尤为青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地理位置,名校多集中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
以北京为例,在最新的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统计中,北京地区有本科高校66所,而其中的“双一流高校“则高达34所,大城市工作机会多,发展的平台更加广阔,更符合年轻人敢闯敢拼的心理。
如果有幸能够考上名校,来到大城市,则在毕业时则会有很大的概率将留在大城市,能够相对容易地拿到大城市户口,因而吸引考生报考大城市的名校。
名校招考研究生有缩招的趋势,很多名额留给了推免生,这就使得统考生面对本就不多的招生名额而更加雪上加霜,竞争更适合用“惨烈”形容。
普通本科的考生要想考上名校非常之难,倘若有的名校再“本科歧视”,那么名校读研就更加希望渺茫。
由于名校的生源质量非常高,学生大多要么本科就是名校,要么就是普通院校的佼佼者,他们的学术基础扎实。
而老师在讲课时节奏则会很快,因为对这些学生而言不需要讲得过于基础,这就使得那些普通本科又学习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课堂上的教学节奏。
名校的研究生群体,大家都十分优秀,有的同学发论文发到手软,手握专利课题,各类奖学金更是不在话下,深受导师喜欢。
而如果来自普通本科,学术成果一般,则自身的自信心则很容易受到打击,因为身边不乏个别优秀的人是我们如何努力都追赶不上的。
如何考研始终是考研党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考生都期待于能从话题中寻找到正确的方法,作为考研的过来人,小编认为包括以下几点: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少人都期待于考上名校,而又不建议普通本科的考生盲目报考名校,这就要求考生要从中做出选择。
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通过你自己的规划,有的考生可接受二战,乃至三战,那么便能够尝试名校,而有的考生则只希望一战成名,那便要考虑更加稳妥的院校。
倘若说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其实一点都不为过,考研所考的专业课多是各大高校自己命题,因而这就需要考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目标院校专业课的资料。
这些资料有的来自于贴吧、有的来自于师兄师姐、有的来自于各大考研机构,考生一定要认真仔细收集整理,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你考研一战的弹药是否充足。
院校选好了资料齐了,剩下的就是持续努力了,只要从始至终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想必最后的结果都不会令人失望。
今日话题:你认为普通本科报考“名校”,还有哪些劣势?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