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以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基础,融会贯通了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的新学术研究成果,构建了洞察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分析框架,为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视角。作者觉得,政策选择是权衡取舍的产物。通过产权分配、税费调节、制度和标准规范等手段,可以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适当的激励或约束,从而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
因果推断是当前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原因推导至某个肯定结果的逻辑方式。本书介绍了社会科学家得以确定因果关系的主要数学工具和方法,是作者十多年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不仅涵盖了很多案例,关注了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等准实验方法,还包括了经济学者目前关注的合成控制法。具体包括:概率理论和统计回顾、回归的性质、有向无环图、因果模型的潜在结果、匹配和子分类、不连续回归、工具变量和面板数据、差分、综合控制。
主体基建模(ABM)将金融经济当作复杂的系统来建模,将人的适应和学习行为纳入考量,它通过创建异质性主体的“人造虚拟”世界,来探究主体之间和主体和其他因素(如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究他们如何印证和汇总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政策模式,并形成经济理论。本书围绕ABM的三大优点展开,即异质性、动态,和主体之间的互动,显示出ABM洞宏通微的优越性。每一章都会关注重要的建模概念,并说明怎么样去使用NetLogo实现建模,以印证
本书是一本一学期的统计学教材。全书分为十章,第1~4章讲述探索性数据分析,第5~8章的重点是推断,第9~10章拓展到一些重要的统计方法。本书的前八章是概念驱动的,涵盖了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推断统计;后两章建立在前面的扎实的概念基础之上,介绍了几种流行的统计方法,并更全面地探索了前面介绍的方法,例如回归和数据收集。
本教材首先介绍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概念、主要内涵和基础理论;随后从经济安全的每个方面逐个展开,介绍影响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国际安全合作以及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等内容;最后,引入世界各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实践,通过相关案例总结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本书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认识金融安全的定义、重要环节和内外影响因素,基于金融安全的实践介绍了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政策体系、货币、债务、债务、货币市场、长期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信息、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安全问题,讲述了金融风险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金融风险防范的目标与技术问题。
《离岸金融》分为三大部分和八个章节。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篇,重点介绍了离岸与离岸金融的相关概念,离岸金融的分类、监管和法律,特别是分析了建立我国离岸金融法律体系的制度安排。第二部分是离岸银行业务和风险防范篇,介绍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的情况、对离岸银行业务的监管、离岸银行业务的主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及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并讲述了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类型及经验教训、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防范方式和我国离岸金融业务风险防范的方式。第三部分是相关业务篇,一是介绍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对发展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重大意义和相关联的内容,尤其是自贸试验区的生命周期理论、国外自贸港的情况及对我国自贸区的借鉴意义、RCEP与我国自贸试验区和离岸金融的联动、我国自贸试验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对策等,二是介绍了跨境融资的相关概念、离岸银行的贷款业务、跨境投融资业务、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等,三是我国离岸银行的特色产品,外资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和境外办理离岸银行业务案例等。
本书的写作源于作者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真实的经济世界。作者从亚当·斯密、凯恩斯、哈耶克、诺斯、伯南克等50多位经济学大师入手,选取他们有趣、畅销的经典作品,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运用这些理论对现在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力图将其凝练成为一套相对系统的通识框架,帮助读者构建起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常识体系。
本书基于北京大学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课题组的观点与研究成果,从多维视角探讨平台经济跨界议题,围绕宏观经济、平台效应、数据、数字金融、算法、跨境、治理、公共管理等八大关键词,探寻实现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径,剖析平台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与政策演进,为理论创新与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的经济治理框架提供丰富多样的思考维度。
本书基于作者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中国与世界:历史视角”,书稿内容聚焦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不涉及具体的政策,而是探讨了更深层次的理念:国家如何形成、民族如何诞生、统治者如何制衡、如何选贤任能、欧洲为何崛起等。其中浓缩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在最近几十年里对人类社会重特征和重大历史进程的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的重要成果,呈现出三千年来人类追求良好治理的努力与成就。
本书是对埃隆·马斯克和SpaceX公司初创时期艰难岁月的记录。SpaceX公司是为实现让人类移民火星,成为跨星球物种的目标而聚在一起的团队。这本书讲述了该团队36位初创成员与埃隆·马斯克共同疯魔、此生难忘的飞天故事。
IDC认为,在Meta的Quest3、苹果的VisionPro头显带动下,2024年AR、VR头显出货量将会迎来明显增长。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Snap、三星和许多初创公司都在竞相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视觉。基础技术也已经到位,比如云计算、5G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算法、智能眼镜和VR头显,以及《宝可梦GO》等混合现实游戏。但即将发生的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和相互间的互动方式会发生根本转变。随着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变成由眼镜、隐形眼镜或投影光所传递的混合层信息,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购物、工作、娱乐等。《AR改变世界》提供了对未来丰富的推测性预览,为我们的生活即将改变的方式提供了业内人士的指南,同时也揭示了坏因——他称之为超视的危害,这包括从公平和准入问题到过滤气泡问题等。
如今,“中国制造”慢慢的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很多人对中国制造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本书基于“中国制造”和“国产替代”的制造业案例分析,为读者展现客观、真实的“中国制造”蜕变之路,同时聚焦自主创新,梳理国产替代底层逻辑,发掘大国角力背景下的强势突围力量。
ChatGPT是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推出后火遍全球。本书会大致介绍ChatGPT的内部机制,然后探讨为什么它能很好地生成我们大家都认为有意义的文本。
农业的本质是利用动植物繁殖和生长规律来创造财富,工业的本质是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在这些物质经济领域,投入和产出总是一一对应的,一份努力对应着一份收获;而在研发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知识产业等非物质经济领域,有时候巨大的投入却只带来很少的产出,甚至产出为零——我们该如何把握信息态财富的价值创造、经济循环、经济周期规律?如何解开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的财富密码呢?就此,本书提出创新函数、软价值函数、叙事体验价值等原理。
本书聚焦于气候危机为投资者带来的影响、机遇,以及投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具体实践。这本书的作者是哥伦比亚商学院社会企业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曾任全球知名碳减排贸易公司益可环境的CEO,拥有20年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项目经验及投资经验。在这本书中,他介绍了气候问题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针对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沿领域,可投的实物资产与金融实物资产,有何机遇与风险,适用的投资策略和具体实践,以及可预期的投资回报。
董宇辉登顶2023中国年度话题人物榜首,“董宇辉现象”是这个年度关键话题之一。大量的网红带货大V、知识付费大V、抖音快手达人、社交商业大咖等,凭出色的能力和努力,借助平台赋能,早已超越了“个体经济”的概念,成为“个人经济体”。这既是一种新经济与新文化现象,更是一个新经济物种。本书探讨了人类已确定进入“个人经济体”时代的诸多问题:这个新经济物种诞生的时代土壤给予了它哪些时代红利?这个新经济物种的成功有哪些规律可循?个人经济体与其赖以成长的平台是何种关系?平台又该如何赋能?如何对这个新经济物种进行更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合理评价?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芯片行业关键的几十年发展历史,以详细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史实考证为基础,以台积电、联华电子、三星、英特尔等关键企业的发展为线索,铺陈出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其中,以颇具代表性的中国经验台积电为主轴,展示了其如何从半导体产业基础相当薄弱的中国台湾,通过创晶圆代工商业模式,不断抓住行业衰退和技术迭代的机会,行大规模的资本支和研发投,逐步甩联华电子、败三星电子和赶超英特尔,取得全球芯片制造技术领先的地位,成长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司”之一。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科技冲突频发,其发展路径,亦是中国芯片、中国制造,甚至全球科学技术产业的一个缩影。
随着机器学习快速的提升,人们的担忧也在与日俱增。如果我们训练的人工智能(AI)做的事情与我们真正的目的不符,就会引发潜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这就是对齐问题。
畅销书作家克里斯汀不仅精练地描绘了机器学习的发展史,并且亲自深入科研一线同科学家对话,准确呈现了机器学习最前沿的进展。读者可以清晰认识到,对齐问题研究的成败,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
本书追溯了美国文化中机器人观念的历史,引人入胜地探论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美国人对半机械人、自动机和机器人的观念的演变。作者从跨学科的视野出发,广泛而深入地借鉴了思想史、文学、电影和电视等资源,独具匠心地探讨了机器人及其衍生的装置,如何不仅在概念上相互联系,而且体现了现代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些问题。
从古式社会到当代社会,我们经历了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经济革命——从礼物经济到“银货两讫”经济的革命。不过,一些学者试图将后一种经济模式应用于我们的整个生活世界。经济人类学便是对此提出挑战的一门学科、一种知识。
对于这一论争,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于1992—1993年在法兰西学院开授了“经济行动的社会基础”课程,本书便是这门课程的实录。它用具有持久秉性的施动者概念挑战以理性计算能力为核心的经济人概念,用由权力关系和象征性斗争构成的经济场域概念挑战纯粹、完全的市场概念。布迪厄希望以一种替代理论方案,批判经济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想象,恢复“经济”一词在当代世界的灵光。
本书向我们雄辩地证明,理性是引导我们思考和行动的重要原则,是利用知识实现目标的能力。理性很重要。它为我们的个人生活和公共领域带来更好的选择,是社会正义和道德进步的终驱动力。对于个体来说,来自生活中的证据说明,推理能力越强的人,生活的越好;对于群体来说,理性是引导道德与物质进步的力量。没有理性,人类的进步就无从谈起。
理性不是单一、通用的工具,它发挥作用的方式取决于人们所追求的特定目标。但是,广泛适用的规范性理性工具是存在的,本书介绍了7套这样的工具: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概率与随机性,贝叶斯推理,理性选择与预期效用理论,信号探测与统计决策理论,博弈论,以及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约翰·米勒展示了如何将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思想相结合,以阐释反馈机制、异质性、标度定律、自组织临界性等领域的主题。本书列举了复杂系统科学中的简单案例,如股市变化、蜂窝和黏菌的演化规律、哺乳动物的心跳、基础设施和城市规模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商业、生命和社会生活中蕴含的复杂系统理论,打破了传统科学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截然分割的思想禁锢,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方式。
从职称评审、抵押贷款,到申请办公设备甚至出行购票的流程,五花八门的规定可以让我们填写无数张表格,在流程的提交与退回中反复摩擦,当每天的生活从填表开始,我们不禁困惑:真的需要这么多流程吗?大卫·格雷伯的著作《债:第一个5000年》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思想资源,《毫无意义的工作》及这本《规则的悖论》则融合了他在这次运动中的发现、体会与思考。
本书试图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何系安全带的法规执行良好,而限速规定屡遭突破?竖立“此处禁倒垃圾”标语牌后,此处垃圾为何反而变多?比起法规本身,签名位置更能影响填表人的诚信?机构的安全手册、合规条款和内部举报机制为何形同虚设?严刑峻法反而能鼓励犯罪?失败的规则单有处罚,却不提升安全、产量、环保效果、群体认同……怎么样才可以避免一厢情愿甚至事与愿违?总之,依照人类行为的客观规律定规则,才是讲科学。
双胞胎在储蓄、购买房产等方面的决策会趋同吗?哪一些原因影响双胞胎的经济决策行为?
本书通过大量实验案例,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的投资決策、投资行为,得出很多有趣的结论,让人们了解身体里的投资秘密。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克劳迪娅·哈蒙德借助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典理论和专业实验,深度解析了金钱怎么样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扭曲我们的观念,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本书为我们认识大脑对金钱的反馈机制以及金钱对大脑的反向影响,提供了一个新鲜有趣的视角。包括一个人的金钱观是如何形成的,怎么样看待贫穷陷阱、债务、激励、非理性、慈善、税收以及如何科学消费、俭以致富等。
在这本书中,作者尤里•格尼茨认为,是不同激发鼓励措施发出的不同信号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决策,当多个激励信号之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就出现了混合信号。混合信号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鼓励长期目标,却奖励短期成果;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却按数量计酬;如果一个鼓励阅读的激励设计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却要付出让学生厌恶阅读的长期的代价,那必然得不偿失。激励作为一种工具,应该以更合理的机制引导和激发人们去做那些原本不会做的事情。我们将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企业是如何通过激励机制塑造出对自己有利的叙事,让我们消费者理性接受涨价并赢得更大市场的;一个父亲是如何反思和处理在教育孩子诚实方面自己说一套做一套的错误行为的;以及一个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功实践,帮助非洲部落的年轻女孩摆脱了割礼的命运的。
本书就本时代一个重要的前沿新知——意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对此展开论述。有意识的人为什么与众不同?没有意识的其他动物为什么只能被称为是野兽机器?大脑和身体与意识的关系如何?意识和神经元的关系如何?意识问题为什么和人类基因组等纯生物学的问题不同?同时,本书还讨论了意识与人类对自我的概念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些问题都与当下这个逐渐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书将人类的文明史描述为一个关于信任扩张的故事。我们从在小型部落时的单打独斗,进化到通过团结合作捕杀体形更大的猎物,并且更好地抵御捕食者。但随着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人数逐渐增加,信任变得更困难,人们学会以新的方式信任他人,即通过宗教、市场和法治建立各种制度,使愈发复杂的社会得以发展。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构建了21世纪的现代经济和社会。但在现代生活里,我们前现代部落的本能依然发挥着作用。当下,人类社会急需回归信任,互惠合作,才能共同解决全球危机和气候问题。
在本书中,德国哲学家梅辛格教授利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一场正在发生的“意识革命”,即“自我的祛魅”。他认为,我们的“自我”根本就不存在。“自我”是由大脑所产生的意识模型中的内容,而这个意识模型是大脑为处理外部世界“信息”所产生的虚拟模型,它就像一个隧道,我们没办法非间接接触真实的外部世界,仅仅在这个虚拟的隧道中与世界产生联系。
理财专家通常会警告我们要辛勤工作,努力增加存款,越早越好。幸运的话,有一天我们终将能松懈下来,收割这辈子的努力换来的果实。比尔·帕金斯对此不以为然。他想把人们从“过度储蓄”和“没有生活”中拯救出来。作者给出的思路是,追求“死前归零”,并且给出了“预期寿命计算”“净资产峰点”“动态财务公式”“养老储蓄公式”这几个工具。
以上为2023年度经济学图书(100种)的分类提名书目和基础信息,有关信息参考了出版社及豆瓣等平台提供的公开内容,如有问题以及其他建议请及时通过邮件反馈。各分类提名逐一发布并进一步征求意见和遴选后,2023年度经济学图书(100种)最终版本将在农历新年之前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