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大潮里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潮流,快速推进的信号也迅速传导至每一个工业“战场”,尤其是那些“领跑者”。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和首批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多年来坚定不移走之路,总实力稳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二、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
今年3月,该区召开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提出以“AI赋能新型工业化”,精准把握“黄埔路径”——高质量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推进智改数转网联、高质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努力在践行国家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力争到2027年,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
时值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对自身工业历史最好的纪念,无疑是创造新的工业历史。“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敢为人先、敢比人“新”,有望抢先开辟新型工业化新天地。
近日,南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究院走进黄埔区展开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研究院多名研究员与广东省内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学者组成调研团,聚焦“智慧交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园区”,深度走访该区多个政府部门、优秀企业,挖掘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优秀成果、总结成功经验,重新认识新型工业化之下的“新黄埔”。
白云山中一药业的包装车间里灯光较暗,除少量运维人员“留守”,就剩高速运转的产线机器人,依托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和传感检测器,默默完成中药丸剂装袋、封口、检测、装箱等流程,若非来人参观,它们无需照明;要想精准、有力抓取货物,“关节”必须牢固,作为上市公司的广州昊志机电就布局机床、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搭载智慧生产线与装配线,车间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这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常见的“新型工业化”,全区上百家科技公司孵化器、155家工业园区、7186家工业公司,此类生产实景比比皆是。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广州‘工业一哥’”,该区总实力长期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二、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但面对全球科学技术与产业竞争白热化,依然满怀“危机感”。
秉持“主导产业引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产业生态支撑”的重要思路,今年3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首批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下称“清单”),深耕九大领域、50个应用场景,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此率先应用推广。区内28家代表企业共开放了38个场景,它们更像是“开路者”,以不同的转型规划,共同擘画着未来黄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新格局。
7月15日上午,“全国首批无人机全程配送高考录取通知书”火遍网络,一架从位于广州天河区的华南理工大学起飞,抵达黄埔区一小区附近后,将通知书送到了被该校录取的4位黄埔考生手中。广州邮政也将以此为起点,探索融入低空的运输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运输网络。
这事发生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并不足为奇。近十年来,传统交通出行的智能化蝶变在该区轮番上演:
进入广州国际生物岛,环岛穿梭的文远知行Robobus俨然一道风景线,市民有序乘车,放心将自己托付给全无人驾驶小巴。
2017年12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率先将L4级无人驾驶初创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引入生物岛,并自2019年起,将生物岛建设为全国首个5G无人驾驶应用示范岛,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5G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落地,获批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启动建设无人驾驶与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新基建”。
乘风而起的文远知行,于2019年11月、2023年12月,分别推出全国首个公开运营的Robotaxi和Robobus收费服务。“目前,我们已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无人驾驶研发、测试和运营,乃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地无人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该公司市场公关总监张羽雪说。
自2014年成立以来,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也一直扎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该区培育的城市空中交通上市“第一股”。2023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向颁发了EH216-S型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是全球载人eVTOL航空器中首个获得合格证的型号,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迈入全新阶段。两个月后,亿航载人航空器在该区顺利完成全球商业首飞演示。
这两家“明星企业”,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构建区域“陆空一体”智能交通体系的两大支点,交叉连接着该区和无人驾驶的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研发设计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中游的导航、通信、任务载荷系统等重要组件制造环节,下游的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多场景应用与服务等环节。
为了让“天空之城”“无人驾驶之城”的想象更趋近现实,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基于全区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项目,打造立体智慧交通网络。
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范树鸿介绍,该项目通过新一代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的技术编制系统建设方案,突破区内部门业务条块分割,融合了道路交互与通行、公共交通、对外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行业主题6大业务板块信息,预计今年内投入运营。“项目将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地空一体的运行指挥管理中心,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基础支撑和引领辐射作用。”
借鉴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项目在融合地面智能交通建设的基础上,以中心为“方向盘”,集成培育低空飞行领域、智慧交通企业,建成面向未来的交通出行服务及智慧城市产业培育承载中心。
智慧交通的发展场景千千万,需要由近及远,一步一脚印。此次清单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重点规划区域智慧出行商业化运营、全景感知交通治理决策、低空飞行智能化基础设施,计划实现科学城氢能无人驾驶清扫、生物岛智能交通与无人化物流、低空无人机智慧工地巡检分析等场景落地。
“灯塔工厂”被视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时代“最先进的工厂”,是一个区域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领先的有力证明,广东现有8家,广州占了3家,其中1家就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此为标杆,该区大力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装备成套数字化产线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去年累计推动41家企业入库广州“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占全市1/3。
此次清单中,智能制造相关应用场景最多,共18个、占比近四成。广汽本田数字化智能工厂、捷普电子黑灯无人化产线、燕塘乳业绿色供应链、高精密主轴智慧生产线……不同企业以不同的转型规划,向更高水平的智造进击。
以丸剂起家的中一药业,是历史底蕴逾360年的老字号。早在2000年,该公司率先推出全国首条机械制丸联动生产线,打造了中药标准化连线生产的范本。
随着发展潮涌,传统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局限于单个环节,更要求全流程、全系统的集成化转型。中一药业也在寻求突破点,将AI技术融入生产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所有的环节:基于的药材智慧种植管理系统,覆盖公司27个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药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系统,让生产、供应、物流等关键环节更智慧;药品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一系列分析更准确地进行市场预测,部署生产计划。
“借助AI技术,我们实现了对供应链的全面监控和预测,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保证生产需求,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白云山中一药业副总经理叶彬表示,2023年,公司三期智能化工程投入运营,新型产线%。
作为我国高速精密电主轴市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产品年产量15万套,部分产品已全面替代进口,解决了国家高端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受制的困局。
昊志机电的生产车间轰鸣不断,已联网的加工设施和机器人超过300台,并在持续增加中。昊志机电市场部总监孟治国介绍,一个车间约有30台设备,以往得1位技术人员“盯”1台设备,如今1个车间仅需6人维护,背后靠两条隐藏的“线”在支撑:一条是高精密主轴智慧生产线,依托工业网络技术,实现设备关键信息采集与各节点数据分析,有效提升产线平滑度和运作效率;另一条是高精密智慧装配线,通过配备柔性工装与AI识别技术,有效辅助产品智能检测,逐步提升产品装配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我们从2017年开始布局智慧生产线与装配线,基本都依靠机器人在辅助生产,即便员工无法到岗,产线也不受影响。”孟治国说。
在展厅里,昊志机电以一幅“智能工厂蓝图”,罗列了公司30多项零部件的自主创新目标,如机器人关节模组要轻量化、寿命长、易安装、灵活通用、更安全,谐波减速器寿命超过50000h(L50)……这些将为先进制造提供更强的硬件支撑。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坚评价称,“在解决主轴产品国产替代,特别是解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卡脖子’技术,他们是成体系的,有机会实现更大突破。”
若来到广州科学城核心区,那著名、“神奇”的云埔街道不得不去,46.78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着广州逾1/4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禾信仪器、明珞装备、视源电子、五舟科技、弘亚数控、瑞松科技、洁特生物……这一些企业在此“扎堆”长成“小巨人”,不少都出自广州开发区科技公司加速器。
国家级“小巨人”,乃新型工业化时代最具科学技术实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是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强劲的实力体现。去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118家“小巨人”刷新成绩单,这有赖于其独特的孵化育成体系:
以“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大孵化器发展模式,构建科技型企业“大孵化”集聚区,已建成上百家科技公司孵化器,拥有50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载体内的企业已超5000家。
这些年,“到黄埔去”的号角不绝于耳,一批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身于此,心无旁骛地“办大事”。随着、、等新兴技术快速地发展并投入应用,园区的智慧化升级,成了地方政府服务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造业当家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的“用电大户”,在“双碳”发展的策略之下,园区智慧用能管理成了改革创新的“重头戏”。2023年5月,该区在全国首创工业园区智慧用能管理服务平台“埔e园”,通过智慧平台与智能电表的组合应用,实现“平台管理、计量装置、收费规则”三项统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与政府监管成本,有效解决工业园区都会存在的收缴方式不统一不透明、未严格执行转供电收费规则等会造成转供电收费加价的关键问题。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黄埔供电局营商环境专责黄智豪介绍,由政府推动园区将传统机械电表升级为智能电表,并接入“埔e园”平台,后期按照财政补贴的最高标准750元/台进行测算补贴,实现小成本解决大问题,易于别的地方复制推广。
园区还可将光伏、储能、充电桩、冰蓄冷等新能源设备统一接入平台,对设备实行智能管控,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和需求侧动态响应,让中小企业享受清洁能源补贴,分享电力改革红利。“我们已完成15家园区改造,为845个中小企业平均降低用电成本15%。”黄智豪指出,全区的目标是对现存155家工业园区全面改造,惠及近5900家企业,让企业都能享受到规范、便利、智能的用电体验。
这只是智慧园区的“一隅”。此次清单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从打造科教创新园驾驶舱指挥中心、大模型产业园区、机器人应用示范园区等多元场景入手,在物业管理、安保管理、数据治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操控管理,推动特色园区外塑“颜值”、内练“功夫”。
不妨大胆想象,在未来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园区里,借助云端大脑智能视觉、智能语音、智能运动等综合AI能力,打造园区端多模态智能交互体验,智能屏将与数字人完美融合,智能配送机器人能自主乘坐电梯,支持单次多目标递送、安全身份认证、智能问询等功能。这将是触手可及的智慧化。
站在“万亿制造”的门口,吹响“二次创业”再出发号角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努力把新型工业化之“机”转化为高水平发展之“势”,争取率先建成更具竞争力、更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智造强区。
系统筹谋之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首个“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的场景清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先期工作的“大动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它很有“底气”:全区制造业主体数量长期平稳增长,工业公司累计7186家,其中规上工业公司就有1325家;拥有32个工业大类(全国共41个)、136个工业中类(全国共207个)和306个工业小类(全国共666个),工业体系较为健全。
围绕“人工智能”,清单提出深耕九大领域,既包括农业生产、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传统领域,也涵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园区、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力促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该区率先应用推广。
这不是一张简单的清单,更像是一个参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公开的“平台”“通道”。
“清单中的场景提供方即需求方,寻求的是能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方,而清单便在双方之间打通对接渠道,让彼此了解互相的需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方面表示,需求方所提供的场景,无一例外都对技术创新提出了很高要求,最终获得机会的供应方一定具备过硬的科创实力。此次将需求发布出去,就是要让全国乃至全球有实力的企业、机构都有机会“揭榜挂帅”。
与单纯的招兵买马不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此次格外重视存量工业公司的发展之需,通过全区首个以“先进制造业企业+数字智能企业”为主体的场景清单,号召了广汽本田、电子等28家企业共开放各类场景38个,换一种方式支持企业产能爬坡、增资扩产、做大做强。
清单中的优秀企业可视为一个个“开路者”,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新型工业化的队伍中。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不同产业方向的多家区内企业,均将大力鼓励合作伙伴融入公司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生态链。该区也在全力回馈企业,明确要支持20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10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迭代升级。
“地方科技公司能在行业内领跑,一定离不开政府政策先行的支持,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黄埔敢于走在前列,也让企业有机会走在前列。”张羽雪相信,当更多的优秀公司参与区域新型工业化,将能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