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 m6米乐网址
  • 米乐体育M6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米乐体育官方网站
  • 首页 > 新闻中心ZONGHANG 米乐体育M6
    机械原理教材合集 发布时间:2024-03-18 12:24:09 来源:m6米乐网址

      •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l-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l-3 怎么样做本课程的学习

      §2-3 机构运动简图 §2-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5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6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概述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 第五章 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 §5-1 研究机械中摩擦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5-2 运动副中的摩擦 §5-3 机械的效率 §5-4 机械的自锁

      本教材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教学改革而编写的。本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理 论篇(第1~7章)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中的受力分析、平面机 构中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第2部分为设计方法篇(第8~14章),包括: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其他常见机构简介、执行机构中的运动协调设计。 各章均附有少数的思考题和习题。

      •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l-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l-3 怎么样做本课程的学习

      •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2-2 机构的组成 §2-3 机构运动简图 §2-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5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6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概述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 第五章 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 §5-1 研究机械中摩擦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5-2 运动副中的摩擦 §5-3 机械的效率 §5-4 机械的自锁

      课程类别: 技术基础教育课程 称: 机械原理 开课单位: 机械工程系 号: 2020201 总 学 时: 时) 适用专业: 72 学时 (理论学时:62 学时,实验学时:10 学 学 分:4.5 机械类本科专业(四年制机械类专业试用)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及热处理、公差及技术测量、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一、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是研究机构的结构原理及机构与机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 一门学科。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 础课。它在机械类课程中有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主体地位。在培养高级工 程技术人员的过程中, 具有培育学生的机构设计与分析能力、机构系统运动 方案的设计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的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基本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掌 握基本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基本了解机器运动方案的设计过程和 方法。掌握机构组合设计、机械运动方案简图设计、机构创新设计及现代产 品设计的一般方法。 本课程着重培育学生具有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和初步具有现代机器运动 方案的分析和创新设计能力及有关技术工作的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十一章 轮系及其分类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3 怎么样做本课程的目的 §1-4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简介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的运动及动力特性,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 一门基础技术学科。是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中的重要分支。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十一章 轮系及其分类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3 怎么样做本课程的目的 §1-4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简介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的运动及动力特性,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 一门基础技术学科。是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中的重要分支。

      通过课件中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视频画面实例引出机器及机构的 特征和及构件与零件的定义; 课件素 借助“大庆素材”分析机器(内燃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材使用 搅拌机机构:

      计划学时:12h 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5.1 齿轮的类型和特点 5.2 齿廓实现定角速比的条件 5.3 渐开线 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5.5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5.6 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原理及根切与变位 5.7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5.8直齿圆锥齿轮机构 5.9蜗轮蜗杆机构

      基本要求: 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齿廓实现定角速比的条件。 3)了解渐开线)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直齿圆柱 齿轮基本尺寸。 5)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及齿轮的连 续传动条件。 6)了解齿轮加工方法。 7)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及圆锥齿轮机构。

      • 重点: • 1)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 2)掌握齿廓实现定角速比的条件。 • 3)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尺寸计算。 • 4)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及齿轮的连续

      §5—3 渐开线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 §5—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5—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 §5—7 变位齿轮概述 §5—8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5—9 圆锥齿轮机构 §5—10 蜗杆机构

      可达到300m/s,传递功率可达105KW,齿轮直径可从不到 1mm到150m以上,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机械传 动。

      (1)传递动力大、效率高; (2)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 (3)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能传递任意夹角两轴间的运动。

      (1)制造、安装精度要求比较高,因而成本也较高; (2)不宜作远距离传动。 (3)无过载保护 (4)需专门加工设备

      •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l-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l-3 怎么样做本课程的学习

      •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2-2 机构的组成 §2-3 机构运动简图 §2-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5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6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概述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 第五章 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 §5-1 研究机械中摩擦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5-2 运动副中的摩擦 §5-3 机械的效率 §5-4 机械的自锁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培育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总学时54(周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学时,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 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 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 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学时 54(周 4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6 学时, 实验课内容:1、机构认识实验(课外)

      圆形齿轮机构——平面齿轮机构(圆柱齿轮); 空间齿轮机构(用来传递两相交轴或交错轴)

      空间齿轮机构: 圆锥齿轮机构—— ①直齿;②斜齿;③曲线齿 交错轴斜齿轮机构 蜗杆机构:两轴垂直交错

      要使一对齿轮的传动比为常数,那么其齿廓的形状必须是: 不论两齿廓在哪一点啮合,过啮合点所作的齿廓公法线都与 连心线交与一定点P——齿廓啮合基本定律(轮齿齿廓正确啮 合的条件 )

      P——节点 ; 节圆 :节点P在两个齿轮运动平面上的轨迹是两个圆。(轮1的 节圆是以O1为圆心,O1P为半径的圆。) 设节圆半径 r1,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