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 m6米乐网址
  • 米乐体育M6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米乐体育官方网站
  • 首页 > 产品中心ZONGHANG m6米乐网址

    m6米乐网址:2018盘点济南教育(基础教育篇)

    米乐体育M6全新升级

     
    发布时间:2024-07-18 15:05:22 来源:m6米乐网址

      

    2018盘点济南教育(基础教育篇)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教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办有温度的教育”为目标,下大气力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努力办好“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济南教育。

      今天,济南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推出《2018,盘点济南教育》系列文章,教育发展实绩邀您见证,请您评议!

      深化立德树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组织召开首届全市德育品牌、教学品牌表彰及推介现场会,现场发布20个德育品牌和教学品牌,激活品牌创建的活力和影响力。推进德育一体化,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典型经验中,我市有4个(全省总共12个)入围,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去年以来,市教育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主动将职责前移,与相关部门和区县教育局一起通过广泛调研,出台《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和《济南市中心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构建起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新机制,对新建小区严把教育设施配建审查关,保障配套教育设施基本满足居住区就学需求、与首期住宅项目“五同步”。济南市教育设施配建机制被省政府在全省推广。

      到2020年计划投资200余亿元,在主城区建设各类基础教育设施385所,其中幼儿园202所,小学100所,初中47所,九年一贯制28所,高中8所,全部建成后可为中心城增加基础教育学位34万余个,基本缓解主城区基础教育设施资源不足矛盾。

      今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教育设施166处(中小学73处,幼儿园93处)、其中已完工149处(中小学56处,幼儿园93处)。投入15.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消除大班额问题,开工率、完工率均居全省第一。开工新建改扩建129处学生集中就餐场所,其中完工87所,超额完成了年初市政府确定的教育为民办实事50所的目标任务。

      面对寒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处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合环境中,教育主体在由学校到家庭“换位”时容易“错位”,家长无所适从、校外教育培训乱象丛生等现象,1月24日,济南市教育局出台《济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南市中小学寒暑假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国内率先开启以“课程化”为主要标志的学生假期生活科学指导方案,对寒暑假加强统筹规划、科学指导、特色推进,将假期教育的“空白期”变为“可为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意见》实施以来,各区县和学校着力探索育人实践新路径,创新教育发展新模式,据秋季开学统计,各中小学校共从7个指标类开发学校寒暑假课程,其中学科类1531、阅读类912、综合实践类1018、研学类430、艺术素养与健康877、传统文化类640、其他类146,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假期中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各学校寒暑假课程建设各显神通,异彩纷呈,学校特色初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了课程的设计者、活动的指导者和家庭教育的参与者,家校互动及合力育人进一步推进。

      7月20日,市教育局联合市编办、发改委、民政、财政、人社、卫计委、残联等7部门出台了《济南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在以经费、管理和信息三要素为核心的保障机制完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

      一是大幅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及生活费补助标准。到2019年,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2000元,比省8000元的标准高4000元,居于全省前列。大幅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率先创新性地提出生活费补助综合定额办法,寄宿生提高到7000元/生/年(原来为4600元),非寄宿生提高到4000元/生/年(原来为2800元),一揽子解决了免杂费、住宿费、书本费、作业本费、校服费、被褥费,补助生活费、交通费等项目,实现特殊教育全免费。

      二是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已经在省特教计划出台之前,于2017年9月份,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按照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随班就读学校和随园保教幼儿园资源教师的编制核定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落实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加大向特殊教育学校的倾斜力度。

      三是加快探索个别化的教育、康复与保健服务,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助推家长和社会对残疾儿童少年的积极接纳和综合关爱。

      市教育局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探索适应新高考制度下的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探索建立与选课走班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模式,建立和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配套制度,形成适合个性特点的课程修习方案。

      第一时间进行政策解读与传达,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宣传引导,帮助老师学生家长了解新高考、理解新高考、支持新高考。

      第一时间完成工作部署与调度,9月份开学前,市教育局统筹区域内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多次对选课走班教学资源需求进行测算与模拟。指导高中学校不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学校开发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为学生构建多层次、多类型、有特色、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建立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在前期“集团化办学”、“城乡联盟”、“名校托管”办学体制覆盖率全市达到47%的基础上,以115个教育集团为龙头,探索“优质教育集团”核心经验,并转化分享为“优质教育集团”指导课程,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携手共进,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济南市实行教育集团化办学,家长学生不再“舍近求远”上学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9月9日,人民日报二版的《人民满意,期待教育带来更多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三》重点报道中,报道了济南市采取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等机制创新,解决择校择班难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家庭对子女教育焦虑日益增多、期待不断提高,亟需全方位加强“家校社”合力育人建设的现状,市教育局编制了《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联合市财政局向社会发布,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和好评。

      《指导纲要》按照3~6岁、6~12岁、12~15岁以及15~18岁四个年龄阶段,分别阐述了各个阶段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重点及在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品德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着力建构一个以分类指导为特点的内容体系。《指导纲要》的出台,使全市家庭教育指导“有法可依”,学校调适家校关系“有章可循”,班主任优化家校沟通“有据可查”,广大家长科学育子“有规可遵”。借助全市中小学成立的家委会和家长学校,通过家庭教育热点大讨论、辨析会、亲子游戏、家庭互助组等形式,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绩观和成才观,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减轻经济负担,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育人合力。

      纲要出台是我市实效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制度创新,省市多家媒体多角度地进行了解读分析,中国教育报头版也面向全国进行了推广报道,市政府、省教育厅网站分别进行了转载报道。

      目前主城区386所学校,全部开展了“食堂+配餐”及“课后服务”,覆盖率为100%。2018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延时服务的学生365066人,主城区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做到“两项服务”全覆盖、学生服务需求全满足两个100%。安排包括开放阅读、自主学习、体育艺术活动、科普活动、社团兴趣小组等7大类活动共3341项。做到了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切实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老百姓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国家教育部给予充分肯定,央视、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纷纷报道点赞。

      市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开通103门课程,课时3129节次,服务学生37.5万人次,学生参与在线万小时。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网络学习空间200.9万个,今年暑假,该平台累计登录人数8.5万人,登录高达20.25万人次,浏览人次总计104.2万。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第三方监测和公示制度,开展全市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使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效益,提质增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抽取样本学校181所,获取学生、家长、教师有效调查问卷92839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初中阶段)监测,抽取样本学校79所,监测学生12200人。

      与公安、民政等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民办培训机构集中整治行动的通知》,建立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及“负面清单”,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协同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坚持学校“零起点”教学、开展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开设“空中课堂”、教师义务辅导等举措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下一步,市教育局还将针对中小学生作业布置、批阅、管理等工作,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发挥作业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堵疏结合,下大力气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让孩子们享受到童年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在新高考制度下第一次全省学科合格考中,我市成绩名列前茅;2018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受到学生家长称赞。